管理学院
会计、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走访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沈阳分所
为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竭力切实发挥“人才”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管理学院秉持“精管至理、求是创新”的院训,持续开展假期“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师生共同深入企业一线,探寻企业需求及行业人才缺口,力争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4年7月15日,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昕,会计学专业教师蒋亚朋、李平、王茜,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鲍隐韬以及7名2025届毕业生一同来到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沈阳分所(以下简称信永中和沈阳分所),就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本硕课程建设、行业推广、校园招聘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首先,信用中和沈阳分所王所长从经济发展、公司战略、员工效率三个方面,剖析了目前行业整体形势、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对未来从业人才的要求,并结合案例情节,跟同学们诠释了“审计”的意义以及现阶段企业内部提升审计效率的工作设想。

紧接着,我院专业教师结合信永中和的业务内涵建设重点和目前学校专业教学的现状,交流了促进供需融合的想法和举措。针对新一轮专业培养方案,兼顾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双导向,提出“校企合作再进一步”的设想,将业务场景迁移至高校课堂,提早促进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认知具象化、清晰化。
最后,杜昕老师总结了以往双方合作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也反思了执行过程中的不足,明确提出“早规划、有特色、满收获”的实训目标,促进同学早进入职业角色,早锤炼专业技能,为“走稳、走远、走好”未来职场之路夯实基础。
座谈结束后,行政经理和项目经理带着同学们进行了模拟招聘。
近4小时的交流,只是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的一个缩影,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及收获却远不是4小时所能呈现的。信永中和一行圆满结束,但是带来的思考和体会却让师生们挥之不去。
会计专业教师李平:
本次访企拓岗活动,让我了解了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样子,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加认识到学生顺利地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强化产教融合,更贴近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去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核心。
会计专业教师王茜: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范围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审计人员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在学校专业学习阶段,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辅之以一定的实训实践锻炼,应对智慧审计环境的变革。
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鲍隐滔:
体会一:
学生课堂所学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后应注重提高理论授课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度。
体会二: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并非可有可无之举,恰恰相反,是调整培养方案的依据和瞄准就业方向的准星,应大力推广推进。
体会三:
学生在学有所用和学以致用的初衷道路上容易走偏。比如应试型学习,学习只为了考试;填鸭式学习,只学习无创新;高分低能,学的好却用的差等等现象都有存在,今后在班导师工作中应该着重关注这些问题并发挥出提示作用。
会计专业学生程竞谊:
信永中和沈阳分所之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学校学的知识怎样运用到企业工作中。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高效解决问题的人才,所以在学生阶段必须要积极进行学习探索,主动提升专业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殷吉倩:
此次信永中和沈阳分所之行拨开困扰我许久的迷雾,明晰了我眼前的道路:第一,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满足在教室的“信息茧房”,更要以就业为目标,从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在就业期到来之前转变思维,掌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二,理解了事务所和生产类企业的业务差异。提前实习,主动尝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项。第三,校企联合的模式让我理解了所学课程的实际作用,抓住即将开展的业务锻炼机会,习得未来就业所需的数字工具和技能。
工程管理专业彭翔祥:
今天去信永中和参观的最大的体会就是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工程行业。在“危”中寻“机”,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结合课堂所学的同时,还要应需所学。能力提升之路任重道远。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