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雷锋事迹
SUT管理之家
学党史跟党走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自5月4日起,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党史故事100讲》主题诵读专栏,通过讲党史故事,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本期介绍
雷锋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1940年,雷锋出生在的旧社会。他的父母兄弟先后被害死,7岁就沦为孤儿。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成为了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汽车连的一名战士。同年11月,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生活的两年零八个月里,雷锋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先后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和“少先队优秀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身体力行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发光发热。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道:“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进去的。”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雷锋精神是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是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代的能量,不会因历史发展而过时。

雷锋同志牺牲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掀起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的热潮。经过多年的传颂,雷锋的名字更加响亮。一个仅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群众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就是因为他身上蕴含着值得人们敬仰和追寻的真善美的精神。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已远远超出个人称谓,也远远超出他所生活的时代。雷锋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色,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

文稿|郭慧
编辑|新媒体中心 张煜
校对|马强
阅读 55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