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八大二次会议
SUT管理之家
学党史跟党走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自5月4日起,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党史故事100讲》主题诵读专栏,通过讲党史故事,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本期介绍
自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批判1956年"反冒进"以后,1958年1月至4月在杭州、南宁、北京、成都和汉口连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或中央工作会议上,对1956年的"反冒进"进行了愈来愈激烈的批评。党在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的"左"倾思想也随之滋长起来。"大跃进"运动开始出现。在上述形势下,党中央在1958年3月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针对当时的形势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内容有:1.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2.邓小平作《关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莫斯科会议的报告》;3.谭震林作《关于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案)的说明》;4.增选候补中央委员。

与会国家领导人
会议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分析,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提法。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肯定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胜利,并指出这场斗争的性质是"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报告在对国内阶级和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不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主要矛盾问题,提出了与"八大"一次会议的正确结论相反的论断。
大会正式制定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规定了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
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论述了毛泽东倡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符合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客观历史要求的,也是八大一次会议正确路线的继续。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使我国尽快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普遍愿望。因此,这条总路线提出后,对于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生产建设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方面发挥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加上毛泽东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所以这条总路线有很大的片面性,它过于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作用。

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上发表讲话
“八大”二次会议还提出了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改进管理体制和改进国家工作的任务。“八大”二次会议,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正确的决定。但会议对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等重大问题作了错误的分析,轻率地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给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既干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又使党在阶级斗争方面"左"的错误愈来愈严重起来。这次会后,全国各条战线就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大会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图片
文稿|王冉
编辑|新媒体中心 施展
校对|马强
阅读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