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镇压反革命
SUT管理之家
学党史跟党走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自5月4日起,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党史故事100讲》主题诵读专栏,通过讲党史故事,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本期介绍
上一个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政治领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巩固自己的政权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影响深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背景:中国成立之初,各地还潜伏着国民党派遣特务等各种反革命分子约60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约60万。这些反革命分子对人民政权斗争的策略是“长期潜伏,等待时机,重点破坏与暗害活动”。正如毛泽东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所说:“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些问题,不去学会同这些人作这些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因此,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制裁一切危害人民的反革命分子,成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胜利成果的紧迫任务。
过程:据统计,从1950年春天到秋天的半年多时间内,新解放地区就有四万多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遭到反革命分子的杀害。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各地开始对从事反革命破坏活动的各类反革命分子严加清查,同年10月,鉴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口,国内反革命分子的气焰更加嚣张,加紧进行破坏活动,中共中央再次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强调“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必须对于一切“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分子,“予以严厉制裁”。
同时,要求坚决纠正镇压反革命中“宽大无边”的偏向,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已被逮捕和尚未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应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经过审慎的研究,按照罪恶的轻重,分别加以处理。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0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打击的重点对象是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了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为镇压反革命运动斗争提供了法律武器和统一的量刑标准。1951年春夏,镇压反革命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高潮。运动中,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广泛地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和监督反革命分子;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和“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精神,力求做到对反革命分子“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到1951年10月底,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镇反运动基本结束,少数镇反不彻底地区的扫尾工作到1953年秋全部完成。一批对人民对国家犯有严重罪行的匪首、惯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特务及反共地下军头目等被关押、管制,或受到镇压。
意义:镇压反革命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敌我矛盾还很突出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由于当时司法体制和审判程序不够健全,一些地方的镇反工作出现过错捕、错杀等偏差,中央及时发现并作了纠正。总的来说,镇压反革命运动有力地扫除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基本上肃清了曾经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及会道门等反动组织,从而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文稿|陈晴
编辑|新媒体中心 孔斐艳
校对|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