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管理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之窗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实验中心 | 学院新闻 | 公告通知 
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管理·就业指导】管理学院 2026 届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暨家长动员会
2025年08月10日 15:36   审核人:   (阅读:)

家校合力启新程|管理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家长动员会圆满举行


为凝聚家校共识,助力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8月2日晚,管理学院召开线上就业家长动员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昕,2022级辅导员陈蕊出席会议,围绕国家政策、就业形势、校招策略与家长角色四大核心话题深入交流,为孩子的就业之路 “划重点、明方向”。

一、国家政策:基层就业天地广,政策红利需抓牢

杜昕院长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重中之重。国家多维度支持政策已全面铺开:

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为毕业生就业 “保驾护航”,从《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到《关于做好 2025 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落实。辽宁省及全国多省份还优化了应届毕业生政策,例如山东、浙江等省份已取消应届毕业生约束,毕业生在两年内工作后仍可按应届身份报考公务员,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空间。

(1)基层就业天地宽

到基层就业可享受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职称评审放宽等福利,“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等项目还提供考研加分、定向招录等政策支持,尤其适合希望回家乡发展的学生。

(2)企业吸纳有激励

国家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提供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校招作为企业主渠道,对毕业生更友好。

(3)自主创业有支持

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及灵活就业权益保障,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托底。

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提供编制保障、学费代偿、公务员定向招录等福利,尤其适合返乡发展的学生。


同时针对求职陷阱,杜院长特别提醒“五防”:防黑中介、防乱收费、防培训贷、防付费实习、防非法传销。求职时务必通过学校招聘会、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正规渠道,遇问题及时向人社部门投诉或报警。

二、就业全景:时间路径早明晰,核心准备要抓实

1.时间轴:黄金期在“金秋”,暑假是关键

传统“金三银四”已悄然变化,当前就业黄金岗位集中在 9-10 月的“硕果金秋”期。2025 年8月至 2026年12月为完整就业季,暑假(7-8月)是自我梳理的黄金时段,需完成职业定位、自我认知调整及简历初备。

2.就业类型:“政、企、学、创” 四维可选

“政”:公务员、事业编、基层项目等,信息可通过辽宁人事考试网、军队人才网等官方渠道获取,需注意源头信息真实性。

“企”:校招是主渠道(占比超 70%),学校就业网、“沈工大就业” 公众号、国家 24365 就业平台等为核心信息源,每日更新招聘专场、岗位详情。

“学”:国内升学可依托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境外升学需提前规划,考研需客观评估实力,避免盲目 “二战”。

“创”:自主创业享政策支持,但需沉淀积累,灵活就业需关注权益保障。

3.核心准备:自我梳理 + 能力提升

暑假需重点完成四件事:明确适合职业及发展路径、梳理职业诉求(理想与现实校准)、提升实践能力(实习、技能培训)、调整精神状态(健康得体)。杜院长强调:“学生要主动出击,在行动中找机会,而非被动等待。”

三、校招聚焦:企业学生双向选,准备充分占先机

校招是毕业生就业的 “优质跳板”,会上从企业和学生双视角解析其价值,让家长们明白 “为什么要重视校招”。

企业视角:应届生是“潜力股”

企业偏爱校招,因应届生专业匹配清晰、薪酬性价比高、忠诚度高且成长空间大。尽管培养需投入成本,但企业愿为 “白纸” 般的应届生提供系统培训和晋升路径,这是社招难以比拟的优势。

学生视角:校招是“公平场”

竞争对象均为应届生,更公平;大厂注重新鲜血液,可塑性强,选择空间大;校招企业与学校合作密切,流程规范,专业对口率高;可享受完整培训体系,快速融入职场。

校招准备:简历+心态+技巧

简历是 “敲门砖”,需针对岗位定制;面试需提前演练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问答等形式;更要调整心态,避免焦虑、自卑或自负,“先就业再择业,在实践中成长”。

四、家长角色:做“支持者”而非“决策者”

就业压力下,学生易产生焦虑、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从 “识别问题 — 方法指导 — 家校协同” 全链条提供支持,为学生筑牢心理 “防护网”。

会上梳理了毕业生常见心理困扰,家长需重点关注:


焦虑急躁:因就业竞争和不确定性,孩子出现 “心急如焚”“心理冲突”,需警惕;

自卑不自信:觉得 “能力不行”“985/211 学生都难就业,我更没机会”,面对双选会 “畏缩不前”;

自负:自我定位过高,求职目标脱离实际,错过适配岗位;

盲从: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判断,“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考公、考研或求职方向。

学院为学生整理了实用心理调适方法,家长可配合引导:


正确认识自我:鼓励孩子通过 “自我评价 + 家人 / 朋友反馈”,建立理性认知,“不焦不骄”;

调整心态:面对求职挫折,陪孩子 “找问题、想办法”,培养 “积极解决” 的思维;

增强自信心:支持孩子参加培训、实习,用 “实力提升” 强化求职底气;

避免盲目比较:引导孩子 “专注自身成长”,不被他人进度干扰;

寻求支持:提醒孩子遇困难及时找辅导员、导师或家人沟通,学院永远是 “坚强后盾”。

学院将通过就业指导课、一对一心理疏导、就业经验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同时,辅导员会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家长发现异常可随时联系,家校联动,让心理问题 “早发现、早解决” 。

杜院长和陈蕊老师特别强调,家长是孩子就业路上的 “重要战友”,但需把握角色定位:

1. 理性建议,不做 “独裁者”

与孩子一起分析“政、企、学、创”利弊,尊重其选择。考研、考公或就业没有 “绝对优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避免强迫孩子重复“二战”“三战”,徒增心理压力。

2. 家校联动,做“信息员”

关注学校就业网、公众号及国家政策平台,及时提醒孩子重要时间节点(如秋招启动、报名截止);发现孩子出现焦虑、盲从等心理问题,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家校合力疏导。

3. 心态引导,做“支撑者”

鼓励孩子主动利用校内资源(辅导员、就业指导课、招聘会),培养其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避免盲目比较,“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专注自身成长最重要”。

最后陈老师强调:就业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家校共同的牵挂。管理学院将持续通过 “访企拓岗”“就业指导课”“专场招聘” 等举措为学生铺路,也期待家长们与学校紧密配合,“让孩子在支持中勇敢闯,在规划中稳前行”。




撰稿人:刘俊彤 杨雪涛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Copyright (C) 2008- 2017 沈阳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