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社区建设】“布”同凡响 “染”出春日色彩

,时长05:59

一绢素布,一桶蓝靛,千丝入色,万象天成。从靛蓝染缸到素白布帛,从经纬丝线到千年技艺,中华扎染艺术在时光的淬炼中绽放异彩。岁月无声流转,那些晕染开来的蓝白纹样,正诉说着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密码。这方寸之间的艺术瑰宝,是世代匠人留给后世最动人的文化印记。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29日,管理学院携手C4一站式笃行社区,在文科楼317室及青春广场举办“布”同凡响,“染”出春日色彩——非遗扎染技艺体验活动,带领师生共同触摸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艺术。





在这个微风轻拂的日子里,师生们以布为纸、以染作画,亲手体验了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通过折叠、捆扎、浸染等工序,大家见证了素白棉布在靛蓝染液中渐渐晕染出独特纹样的神奇过程,每一幅蓝白相间的作品都凝聚着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活动吸引了全校各院系师生百余人参与,共创作扎染作品多件,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
匠心染韵:蓝白相间的千年传承

工作人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展示,带大家走进了扎染的奇妙世界。从扎染工艺的古籍记载到现代创新的演变史,向大家介绍了扎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扎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结,再浸染出独特花纹的技艺,早在秦汉时期已有记载,唐代更发展出‘青碧缬衣裙’的流行风尚,明清时期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讲解中特别展示了现代植物染与传统扎结结合的新工艺,让千年非遗焕发出时代光彩。




布里生花:传统技艺的青春绽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师生们化身“校园艺术家”,用橡皮筋、木夹子等日常物品在棉布上创造神奇。他们亲手创作,将原本单调的方巾和发圈染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或是一抹明媚的朝霞,或是星星点点的花丛.......许多同学实操后便做出精美的作品,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通过扎染,制作出写有沈阳工业大学校训“自强 笃行”、管理学院院训“精管至理,求是创新”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扎染作品。












此次扎染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美育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文化传承课。在蓝白交织的图案中,师生们既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精妙技法,更读懂了中华民族"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每一件作品的独特纹样,都是对中华美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扎染技艺跨越千年时光,以其“一布一染一世界”的艺术语言,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项源自民间的古老工艺,承载着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更蕴含着“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当现代学子用创新思维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秦汉的缬采到唐代的绞缬,这些浸透匠心的蓝白密码,沿着茶马古道走向世界。今天的我们,正在用扎染讲述中国故事——当故宫的扎染团扇在巴黎时装周惊艳亮相,我们感受到的是千年文脉与现代潮流的激烈碰撞。

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扎染这样的非遗项目正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提醒我们:文化自信源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文化创新始于对根源的真诚守护。让我们以扎染为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民族复兴注入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