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管理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之窗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实验中心 | 学院新闻 | 公告通知 
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管理·社区建设】古法匠心承汉祚,素手捞来万卷春——古法造纸体验活动
2025年07月06日 14:26   审核人:   (阅读:)

指尖与纸浆相遇的瞬间,千年智慧在掌心流转。树皮麻料经过捣浆、抄造、晾晒等十八道工序的淬炼,终成"轻似蝉翼白如雪"的素笺。这项源自东汉的古老技艺,承载着先人对文明传播的不懈追求——蔡伦以创新精神改良工艺,让文字得以轻装前行;历代匠人以精益求精的执着,使纸张成为传承文明的载体。每一道工序都是时光的刻度,记录着中华民族"化草木为神奇"的智慧结晶。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21日,管理学院联合C4一站式笃行社区,在文科楼317室和青春广场举办了“古法匠心承汉祚,素手捞来万卷春”——古法造纸体验活动,带领师生共同感受这项传承千年的造纸艺术。


在这个小满盈香的时节里,师生们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以花草为墨、以巧思为笔,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造纸盛会。伴着微风中麦浪的低语,历经捣浆、抄纸、烘干等古法工序,大家见证了原料在水中化作细腻纸浆,又在抄纸帘上幻化成纸的神奇之旅。每一张带着草木清香、厚薄有致的纸张,都晕染着古代工艺的诗意与智慧。

纸脉寻踪:千年古法的文明印记


现场通过详实的讲解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古法造纸的悠久历史。从《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到现代造纸术的演变,全面介绍了造纸技艺的发展脉络与文化价值。“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已有雏形,东汉蔡伦改良工艺,以树皮、麻头、破布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唐宋时期造纸术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手作生香:传统工艺的当代演绎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化身为“古代匠人”,利用准备好的纸浆片、抄纸帘、木框等工具,全身心投入到造纸的创作中。他们有的精心调整抄纸的力度和角度,力求纸张均匀平整;有的在纸浆中加入花瓣、草叶,制作出带有自然纹理的花草纸。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不少精美的作品。

这场别开生面的校园造纸活动,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当同学们将纸浆缓缓倾入水槽,用竹帘轻轻捞起纤维时,他们完成的不仅是一道道造纸工序,更是在重走先人探索文明载体的智慧之路。每一张手工成型的纸张,都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精髓,见证着从“缣贵而简重”到“蔡侯纸”问世的人类书写革命。这项起源于汉代的国家级非遗技艺,以其“取之自然,成于匠心”的特质,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我们以传统造纸为媒,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纸张作为文明载体,见证了仓颉造字的神话、敦煌经卷的辉煌、活字印刷的革命,而今又在校园焕发新生。这启示我们:文化自信正以青春的方式生长——它既是对“纸寿千年”传统的敬畏,更是“古法新创”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术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天工开物”的东方智慧与“敬惜字纸”的文化敬畏。在浙江富阳竹纸作坊里,匠人仍坚持着“片纸七十二道工”的古法。这种对传统的坚守,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创新发展的源泉。


当同学们举起亲手制作的纸张,光影穿透纤维的刹那,仿佛看见千年文明在掌心流转。造纸术从不止于技术,它是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是“笔墨随时代”的创新,更是“文明传万邦”的胸怀。在这场与历史对话的造纸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复原了“纸从水中生”的古老智慧,更在捶打、抄捞间感受到文明传承的重量。当现代青年与古老技艺相遇,激荡出的是对文化根脉的深切认同,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将“中国故事”续写在新时代纸页上的文化自信。让我们以纸为鉴,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用时代语言激活传统基因,让中华文明如手工纸般,既保有草木本真,又能书写新的传奇。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Copyright (C) 2008- 2017 沈阳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